●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难的是史籍浩若烟海,而农民意识的研究则难在不知上哪儿找东西。
●“农村环境一方面制造‘破鞋’以满足性需要,一方面又嘲骂‘破鞋’以维持‘道义’,看起来颇为荒唐。”
农民是我们这个国度中最庞大的社群,但是关心和研究农民的意识状况的却不多。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难的是史籍浩若烟海,而农民意识的研究则难在不知上哪儿找东西。
好在有心人什么时候总能蹦出一两个来,张鸣的新作《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居然向我们展示了近代最初的八十年农民意识变迁的图卷。据笔者所知,把农民意识放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研究的著作,目前国内学术界仅此一本而已。
在书的开篇,先从农村的小渠道教育(戏曲浸润)入手,描绘了传统农民政治意识,从执着均平到“皇帝轮流做”的梦想;宗教意识,从祖先崇拜到神灵崇拜;伦理观念,从道德原则到两性伦理;价值取向,福、禄、寿、财、土、灶六神崇拜的多重表征。揭示出农民意识与小渠道教育和乡土民俗的内在逻辑联系。
接下来,作者又以西方介入和中国自身近代化过程为线索,具体地描绘和分析了农民对西方冲击的回应以及在意识观念中的细微变化。从好奇迎合到积蓄敌意,再由非理性排拒过渡到带有理性化色彩的被动接受,否定之否定,走完了一个循环。
作者着重强调了中国农民的迥异于西方中世纪农民的特性,其独立的经营者地位和正经的法律身份以及对商品经济天然的适应力,使得中国近代化过程照抄西方图纸成为某种不智之举,排斥农民的积极性,中国的近代化必然是步履维艰,荆棘丛生。
当然,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这样一部十分严谨的学术著作,其论述笔调居然出人意料地轻松,比如,作者在总结了农村中的两性伦理时写道:“归根结蒂,农村的两性伦理,基础还是经济或者生活的需求,……农村中流行的多夫制,本质上还是一种生活的无奈,一旦农民富贵发达了,自也会像缙绅大人一般讲究起来,甚至比士绅们讲究得还要过火,像洪秀全就创造过性禁锢方面的记录,连年幼孙子和年迈的奶奶都不许同居一室。至于农村中的‘破鞋’,大体上还是要为舆论所谴责的,虽然农村环境一方面制造‘破鞋’以满足性需要,一方面又嘲骂‘破鞋’以维持‘道义’,看起来颇为荒唐。”
我们已经看了太多的用艰深难懂的语言概念堆出来的学术著作,张鸣先生终于让我们紧张的神经松驰了一下。
(《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张鸣著,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